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1世纪 形式混搭,多元共生 重要展览:“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2013年,今日美术馆) 代表艺术家:徐冰、谷文达等 学术观点:“在一个混搭的时代,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一切皆有可能,当代水墨在观念形态、媒材样式、风格语言、精神指向和文化关注点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义的、多元的不确定状态,但活跃、冲动与丰富,其间夹杂着混搭,特别...
1980年代开始,西方二十世纪以来丰富的艺术流派让中国艺术家看到了艺术的多样性。歌德学院中国区原院长阿克曼表示,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基本上都有参照西方模板创造的本土化拷贝品。 在阿克曼眼里,西方现代艺术“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唯有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与之公平对话,那就是中国当代水墨。“中国艺术在‘85新潮’后有一条简单的先锋出路,就是直接模仿西...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今年4月刚刚开馆,6月就推出了中国当代水墨大展。明年还将有第二回。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当代水墨大展现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当代水墨大展现场 在业内看来,权威的学术建立、盲动资本的短视效应都是当代水墨当前急需解决及克服的。如果仅仅沦为资本炒作对象,那当代水墨的繁荣之景或将是昙花一现。为此,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学术界最大的声音还是:不希望看到投机性资本热炒当代...
当代水墨如今的风光场面似曾相见。2003年、2004年时,国际拍场开启了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热潮。2006年春天,纽约苏富比首开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张晓刚的《血缘:同志120号》拍出97.92万美元的价格,这犹如一支兴奋剂刺激着中国当代艺术板块的持续兴奋。如今,主角似乎换成了当代水墨。国内国际展览不断,拍场资本追逐下也创造了一个个当代水墨画家的新纪录。 一个当代水墨风光无限的时代似乎到来。究竟,当代水...
走自己的路,画自己的画。6月8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中国著名水墨画家吴立民先生的“我行我法”个人水墨画展隆重开幕。吴立民水墨画与北京大学的结合,吸引了各方的关注与支持,这不仅是吴立民水墨画的一个展示平台,也是广大水墨画爱好者的一场视觉盛宴,和水墨画艺术家的一次交流良机。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事业部主任袁雪征致辞 香港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致辞 本...
童年(国画) 69×48厘米 2010年 田黎明孔子第一次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这其实说的是审美感受的深刻体验,远远超过人对物质享受的愉悦感。作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田黎明的个展“阳光·空气·水”,带给人的正是不可言说的精神享受。展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那天,恰逢阴雨天气。南方特有的湿润,与田黎明水墨新作相得益彰。招贴画用的是田黎明2009年...
栗宪庭古代的士或文人,历来为崇尚某种信念——主要是儒家的精神和信念,而强调独立于君王的实际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今天知识分子所说的独立精神。同样,人文精神或者人生感觉的独立性,也是艺术获得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所谓创造性,一定与艺术家所处的生存环境和艺术家自己的人生感觉密切相关。这或许就是所谓“当代性”。“当代”作为一种欧美...
26日下午,由国家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山东名人馆“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馆”开馆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文化部副部长董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远方,副省长季缃绮,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等出席仪式并参观展馆。 刘国松是台湾著名画家,祖籍山东青州,是国际艺坛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之一。201...
画家范治斌范治斌画作牧牛图他是范治斌,一个勤奋得近乎痴迷的画者,一个才华横溢、少年得志的文人,一个收放自如、肆情不肆意的艺术家。 初识范治斌的人会对他的眼神颇为在意,这是一双机敏的眼睛,为艺术而生。他的直视似乎有种原始力量能够直达心底,也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人物特征。观人如此,作画亦如此。范治斌的画作往往透出果断明晰的条理,对人物造型、色彩渲染、情感抒发的精准拿捏,都体现出作品浑圆自在的内部逻辑...
2008年后,在纽约拍场上就罕见中国当代艺术品,然而,与之相反的是,纽约市场上的古董书画却备受关注,纽约苏富比[微博]还重启了中断多年的古代书画专场。在今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苏富比和佳士得[微博]两大拍卖巨头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中国当代水墨项目,当代水墨在大洋彼岸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异域视野下的当代水墨,究竟是市场与学术共谋的结果,还是水到渠成的回归?当代水墨能否如2005年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爆发一...
黄君璧 黄君璧作品 20世纪过后,中国文化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而中国水墨画在20世纪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黄君璧与中国水墨画 2012年11月10日,“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黄湘詅父女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揭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黄君璧各个时期的佳作50余幅外,还有其女儿黄湘詅的作品20余幅。这个看似...
自十三世纪以来,中国与日本对渲染与渐层色调的运用,焦点日渐分歧,稍后我们会看到,这深刻影响双方对清代以前中国绘画史的理解。不但德川时期中国艺术史的评论者如此,现代的艺术史学者亦然。十八世纪末,画家兼评论家桑山玉洲(Kuwayama Gyokushu,1746-1799)对中国与日本文人画或南宗画的阐释,呈现与中国同行在感知上的基本歧异。 到了十七世纪,“逸品”在中国已完全...
作为概念的“抽象水墨”( 虽然“抽象水墨”这个词汇被明确于80年代至90年代的交替期,但作为创作实践,乃至潜在意识中的既定概念,却是80年代“现代水墨”、“抽象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尴尬”在于:无法摆脱形式主义阴影。当然,这并非完全否定“抽象水墨”,...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在国内艺术院校中相对来说比较年轻,但近几年的毕业生逐渐成熟起来,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其中不乏佼佼者。展现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黄华三和高毅教授教学特色的“另存II (CTRL+SHIFT+S )——高毅、黄华三、杨社伟、李婷婷、王晓珞作品展”将于2012年11月3日下午三点在北京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开幕。 据策展人刘波先生介绍,参...
对于书法而言,掌握笔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写出来的线条有高质量,也就是说有劲力,做到刚而非石,柔而非泥。有劲力说明线条有高度的准确性,这需要心手相应,有把握。比如初学打乒乓球,运动和球的线条都谈不上有力量,这不是打球人没有力气,而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控制不住球,所以只能小心拘谨,有劲使不上,练的时间久了,掌握了技巧,打出来的球就有力了,有力就意味着准确。书法线条有力就是准确性的表现,准确性乃是一切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